九游娛樂:山西萬榮:把“笑話”藝術發揚光大
新華網太原11月29日電(記者王學濤)在山西萬榮縣一農家小院里,10幾個孩子正聲情并茂地跟著一位老人學講笑話,與眾不同的是他們手拿快板,講出的笑話朗朗上口。
這位老人是正在申請萬榮笑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王克勤(微博)。從2006年起,他就常年培訓青少年講笑話,并帶領大家到企事業單位、大型活動中去表演。如今他的小徒弟們已經有近50人。
“有一天在廣場上,我看到爺爺在講笑話,神態逼真,講的笑話栩栩如生,我就想跟著學。”上小學6年級的潘盈佳說,她已經學了近兩年,現在能把笑話跟快板、曲藝結合起來生動地講。
位于中國中部地區的山西萬榮縣號稱“中國笑話之鄉”。萬榮笑話是萬榮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中創造出的一種民間口頭文學,由于它敢于和善于自嘲自諷、自揭其短、短小精悍、富于哲理,已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萬榮笑話取材于人們都可能出現的過錯和最常犯的毛病,改革開放之前,人們忌諱講萬榮笑話,認為 萬榮人講萬榮笑話,笑話萬榮人 。”萬榮笑話研究會副會長李廷玉說,直到改革開放初期,才被認為是一種文化現象和精神產物。
從上世紀90年代起,人們開發了笑話書籍、笑話撲克、笑話掛歷、笑話折扇、笑話圓珠筆,研制了笑話磁帶、動漫、倒走手表,拍攝了笑話電影、電視劇等,萬榮笑話從“笑料”提升為產業,笑出了財富、笑出了健康。
即將到來的2012年,將使笑話更多地進入人民的生活。當地一家文化傳媒公司投資240多萬元,研發了“笑話王子”玩具寶寶,可以用當地方言和萬榮普通話來講笑話,并智能地跟人聊天、對話、唱歌。
為了把這門口頭藝術發揚光大,當地“草根笑星”潘新杰6年間把笑話與眉戶劇相結合,獨創了10多部萬榮笑話劇,并多次獲獎。他集編劇、導演、演員九游娛樂官網于一身,成功地將只能說不能演的“萬容笑話”搬上了舞臺和熒屏。
“我是個戲迷,非常愛看戲,覺得笑話如果光講的話,主人公爭強好勝、敢為人先等的鮮明個性表達不出來。于是我就把兩三個萬榮笑話像串糖葫蘆一樣串聯起來,吸收小品和戲劇的藝術,人們笑得前仰后合,舞臺效果很好。”潘新杰說。
“萬榮笑話是個框,什么笑話都能裝。”為了使萬榮笑話內容豐富、與時俱進,萬榮縣專門成立了笑話研究會和協會,各鄉鎮文化站站長任笑話協會會員,到民間去搜尋好的笑話段子。同時向全國有獎征集優秀笑線多個省份的上千個笑話段子。
“時代在不斷發展進步,為了讓現代人喜歡和理解萬榮笑話,就必須在形式、內容、甚至語言上創新和升華,這樣才能使這門來自民間的口頭藝術,在群眾、干部、老人、青少年中口口相傳。”王克勤說。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