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娛樂NineGame:內娛選秀好大一場笑話
因為無論是演技類,還是“新農版練習生”,這么多季以來,你還記得哪一屆的“總冠軍”嗎?
選秀的魔力也就在于,你親眼目睹一個草根素人,一夜之間成為冉冉升起的新星。
誰都知道結果沒多少含金量,比拼的就是過程里,誰更能吸粉、博關注、搞話題。
許多人還不認識她,但那句“酸酸甜甜就是我”已經留在了多數年輕人的腦海中。
人人都在議論著,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誰的歌唱得好,誰在舞臺上最帥氣。
一個例子是,決賽那天Sir在餐廳吃飯,電視上正播放著《超女》的開場,而此時,有人開始四處“串桌”。
等到靠近時Sir才知道,原來,他在用借手機的方式,發短信幫自己支持的人投票。
這種相對“公平”的投票方式,讓我們意識到——草根選秀、全民偶像的時代真的到來了。
《超女》之后,又來了《快男》,還有《加油!好男兒》等等選秀綜藝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
不同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臺選秀出來的那些天王天后們,他們受到過“權威”的認證。
什么金牌制作人黎小田發掘了梅艷芳啦,梅艷芳又提拔了李克勤啦,又或者周杰倫是被吳宗憲看上的啦。
后來千禧年代不同,走上臺的這些平民偶像們,TA們都像是被自己選出來的,這才是線年,又一檔唱歌選秀的節目出現。
要說篩選機制,它既有觀眾投票權,也有“等待導師轉身”,參與感拉滿的同時還有權威。
還記得2012年,劉歡就在《鏘鏘三人行》里吐槽《好聲音》的剪輯太抓馬,太愛編。
當一個節目一開始就把重點放在制造熱點上時,不管口號喊得多天九游娛樂官網花亂墜,都已經背離了初衷。
就像第一屆《好聲音》的冠軍梁博在參加《天天向上》時就吐槽節目組根本不在意唱歌,只想著怎么編故事。
就像有一次,張靚穎唱完一首英文歌,評委柯以敏說你是不是感冒了?累了?狀態不好?
比如2017年推出了說唱類選秀《中國有嘻哈》和演技類選秀《演員的誕生》,2018年推出了愛豆類選秀《偶像練習生》與街舞類選秀《這!就是街舞》,多種多樣。
比如《乘風破浪的姐姐》《披荊斬棘的哥哥》這樣的節目,本身就是出名的藝人,套用了選秀的形式,得到了再一次的翻紅。
甚至于,諸如《脫口秀大會》《歡樂喜劇人》之類的綜藝,何嘗又不是另一種選秀?
熱搜倒是充斥著不開竅的紀凌塵,給雞爪蓋被的朱梓驍,還有用鼻孔搶戲的向佐。
這兩年選秀其實一直存在,比如《亞洲超星團》《上線吧!華彩少年》《創造營亞洲 第二季》,但你是不是沒聽過它們?
甚至,他們的成名路上受到的嘲諷和詆毀要比節目里的名人遭受到的要更直接,更難堪。
其實和當年的選秀一樣,我們所支持的,是他們打破了舊有的規矩,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東西。
因為,最初的選秀節目里,“人人都可以做夢”的念頭才是真正打動人的,有價值的作品才是真正留住人的。
當個性變成套路,當敬業變成表演,當成功變成熱搜時,我們再也難在選秀綜藝里看到那些曾經閃閃發光的東西。
他可能是某一個up主,也可能是某一個主播,甚至可能是別人偶然發現的路人甲,以及每一個你我九游娛樂官網他。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