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娛樂NineGame:雷軍風光帶火海爾老總小米悶聲切走家電蛋糕
一個人不可能與微軟、亞馬遜、蘋果、三星、保時捷、海爾、格力、聯想、戴爾、華碩多維度開戰,小米雷軍:戰績可查。
段子歸段子,在全球范圍內與諸多行業內頂尖巨頭競爭并在部分產品的對抗中取得優勢,能做到人確實不多。
相比老本行手機,當下行業對于小米公司的關注焦點更多是在造車上。但在造車之外,在白電市場瘋狂攻城掠地的小米也成為格力、美的、海爾們不可忽視的對象。
根據市研機構預測,小米2024年白電(冰箱、空調、洗衣機為主)收入預計將突破150億元,三季度小米IoT板塊營收261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空調、洗衣機的出貨量同比增長都超過了50%。
在618、雙11等電商大促節點,小米白電也幾乎都是各細分品類銷量霸榜的常客。
2024年前9個月,小米洗衣機、冰箱線年小米給空調定下的銷量目標是:1000萬臺。
昨日晚間,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發文稱,小米米家空調今年銷量會保持50%以上的增長,并且要發力高端,均價繼續提升,目標是全年公開市場銷量第三,未來5年成為“數一數二的空調品牌”。根據奧維云網數據,目前國內空調線上市場第一是美的、第二是格力。
就在今天下午的小米質量動員大會上,小米剛剛將質量一等獎頒發給了小米汽車和小米空調,抓質量也成為小米家電沖擊高端的關鍵一環。
在小米高歌猛進的同時,2024年前11個月,長尾品牌空調市場份額下降3.2個百分點,格力市場份額下降2.3個百分點。格力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5.34%。
就在昨天,格力電器旗下“董明珠健康家”在北京的首店正式開業,董明珠親自來到現場。據國內媒體報道,董明珠在開業儀式演講中似曾多次“內涵”小米,火藥味十足。
雷軍跟格力創始人董明珠有著經典10億商戰對賭。十余年間,格力做芯片、做手機,小米挺進家電,雙向跨界持續上演。如今格力手機成為年銷量不足10萬臺的“古董機”,而小米白電帝國卷起的浪濤卻一浪高過一浪。
兩會期間,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海爾周云杰與雷軍同框的照片迅速躥紅網絡,其表情與雷軍形成鮮明對比,被網友戲稱為“當代打工人精神狀態鏡像”,周云杰在“被迫”成為網紅后與海爾官微一起積極回應輿論,相關事件在上周頻頻沖上熱搜,《海爾兄弟》動畫甚至都被網友“催更”了。
有網友調侃道,家里換家電不知道買什么的時候,買小米一般是“保底”,因為“他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一定不會坑你”,小米家電的口碑,已經在不少年輕用戶群體中“扎根”,與手機的“性價比”印象十分類似。
小米白電帝國迅猛開疆拓土背后的關鍵支撐到底是什么?小米白電真的已經沒對手了嗎?吃透中國家電市場,小米可能還有不少功課要補。
提到小米白電,尤其是空調、洗衣機、冰箱三大件,很多人腦海中都會蹦出“雙區洗”、“上出風”這樣的關鍵詞,這是小米曾經的爆款產品所具備的特性。
對此雷軍曾在2022年的采訪中給出過明確實現路徑:“爆品是打造出來的,不是靠營銷。”爆品需要滿足三個關鍵條件:產品體驗創新、符合消費能力的定價、高效生產。
聽起來有點虛,但我們不妨實際拆解一下,從雷軍給出的“爆品范式”中摳出小米白電到底是怎么做“爆品”的。
“產品體驗創新”,聽起來有些虛,但翻譯一下就是:產品的升級點要長在用戶的痛點上。做這件事,小米身為一家有著濃厚“互聯網基因”的手機公司,再熟悉不過。
網上曾經流傳著一張圖,是一位用戶在給雷軍的留言中所附帶的,圖中描述的是一個可以將內褲、襪子、衣服上下分開洗的洗衣機。用戶稱希望小米能夠出一款這樣的洗衣機。這張圖曾多次被不同網友轉載,最近曾出現在2024年9月雷軍抖音直播的評論區。
而一轉眼來到2024年10月29日的小米新品發布會,小米正式發布了支持雙區洗和雙洗烘的洗衣機。
雷軍曾在發布會上提到,其實小米內部很早就收到了類似的用戶反饋并提前三四年就觀察到了這樣的需求。
這種針對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產品設計策略的能力,是小米的強項。小米有著用戶基數龐大的MIUI論壇,根據公開報道,2025年3月MIUI社區論壇日均發帖量超過50萬條。
實際上,傳統廠商并不是沒有收到過這樣的訴求,也并非不了解用戶需求,但傳統廠商在小米之前的確未能很好地響應這一需求。相反,小米迅速迭代推出產品并最終實現熱賣。
這背后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如何快速將用戶痛點轉化為可以實現的技術解決方案?這必然涉及到更為硬核的技術研發能力。
在家電尤其是白電技術創新方面,近年來小米可以說拿出了不少“黑科技”,比如上出風技術通過氣流循環避免冷風直吹、全直流變頻技術、自研新風系統實現自動清潔除菌、APF能效迭代到領跑行業的5.5。
在2月發布會上剛剛發布的中央空調也掏出了補氣增焓雙缸壓縮機、三排蒸發器/冷凝器等創新技術。
這些關鍵零部件,基本都是小米在技術上主導研發,并與供應鏈企業共同完成落地的。此前長虹美菱一直是小米空調的主要代工企業之一。
有行業人士透露,以小米的出貨能力和技術基礎,是很容易與供應鏈廠商達成協議談下優質產品供貨的,做定制也不是問題。
而今天,小米要進一步擴大在供應鏈自主化方面的優勢,將生產制造業進一步掌控在自己手里。
2024年11月,小米第一座智能家電工廠在武漢奠基,今年2月,據長江九游娛樂官網日報報道,小米智能家電工廠預計11月投產,明年將大規模量產。與工廠同時籌建的還有100多間實驗室,完成設計、研發、生產閉環。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小米手機智能工廠、小米汽車工廠之后小米再次進行的重要智能制造布局,可以說家電業務享有了跟手機、汽車一樣的“待遇”,有了自己的專屬工廠。
小米智能家電工廠一期會聚焦空調品類,覆蓋家用和中央空調,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曾發文稱,家電工廠建成后,小米就能自研自產空調了。
知道用戶想要什么,能把用戶想要的產品在工廠里做出來,并攻克相關技術難題,這背后是小米真金白銀實打實的研發和產線多個點利潤保證性價比,新零售模式立功
對于產品價格,盧偉冰曾在2024年11月發表過令人印象深刻的“吐槽”,他提到有的空調是“3000塊錢的東西買到2萬塊錢的售價”,
從定價上來看,小米在冰箱、空調、洗衣機方面相較行業傳統品牌均有比較大的“降幅”。根據研報數據,小米冰箱的定價大約低于傳統品牌20%-30%,上出風空調相較競品要低15%-20%。洗衣機領域1999元的10KG洗烘一體機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行業既有的價格認知。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價格方面的優勢不僅在于“性價比”,另一個隱形優勢就是控價能力,小米相比傳統品牌可以更好地確保線上線下價格的一致性,降低價格波動給消費者帶來的困擾。相比之下,傳統家電品牌的線上線下產品通常都有差異,價格也并不一致。
二、六年四“變”,四個關鍵人物,雷軍的家電夢誰來圓?雷軍提出的爆品理念,可以說在小米白電業務中貫徹的非常透徹。這就不免令我們關注到另一個關鍵問題,為何小米能夠有如此強的執行力?
小米IoT業務歷經十余年發展,期間經歷了數次轉型調整,從業務架構到核心負責人均有較大變化,值得關注。
彼時小米公司營收首次突破了2000 億元,成為最年輕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手機之外的AIoT生態連接設備數正式突破了8億臺。
雷軍在發布會上提到了令人記憶深刻的“手機+AIoT”戰略,AIoT已經提升至跟手機業務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對低調的范典實際上是小米成立最初的13名員工之一,曾在微軟任職,在小米歷任米聊產品研發經理、小米IoT平臺部總經理。
2019后小米AIoT生態業務保持高速發展,數百家生態鏈企業涌現,比如華米、紫米,從家電到生活消費,期間小米用“竹林生態”模式優化生態鏈、淘汰低效SKU的策略也被廣為報道。
張峰曾在小米是“救火隊員”角色,2016年臨危受命管理小米手機供應鏈,2020年與王翔、周受資、盧偉冰四位高管共同升任小米合伙人。
實際上,從2019年到2023年,小米大家電業務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即使在2022年IoT業務營收同比下降、2023年IoT業務同比微幅增長的情況下,大家電業務仍然保持著超過40%的營收同比增長。
2023年10月,又發生了兩件跟小米家電業務相關的大事,這可能是為小米白電狂飆踩下油門的關鍵時刻之一。
小米大家電部也迎來重組。調整后,電視部并入手機部,而新成立的大家電部主要還是聚焦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品類,由單聯瑜任總經理,向集團總裁盧偉冰匯報。
小米空調“巨省電”系列、雙區洗烘洗衣機等爆款產品的落地,都離不開他的推動。
2024年3月,小米IoT業務再次進行調整,IoT生態鏈采用分級管理,
2024年9月,盧偉冰升任小米集團總裁兼任手機部總裁,統籌手機、生態鏈及大家電業務,可以說汽車以外的業務,雷軍已經全權交給了盧偉冰。盧偉冰對家電業務一向重視,武漢家電智能工廠開工他也親自來到了現場。開年后短短一個月內,盧偉冰跟家電相關的微博就已經多達10余條。
在今年3月的MWC 2025大會上,盧偉冰正式宣布,小米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將空調、冰箱、洗衣機以及烘干機等大型家用電器推向國際市場。小米白電風暴,即將席卷海外。
同時小米大家電業務的歷任“掌門人”均為小米管理團隊中的核心人物或有著深厚行業經歷的空降高管。
可以說,要實現雷軍的家電爆品夢、打造小米的白電帝國,除了槍桿子要硬,好將帥必是不能少的。三、線上亮眼線下追趕,與龍頭搶份額,全球化出海或迎更大挑戰
比如小米雖然躋身線上空調市場第三位,但其12%的市場份額仍九游娛樂官網然不足美的、格力的一半。
接下來是線下市場,目前小米家電線上出貨仍然占絕對主導,但在中國,根據市研機構數據,線下市場依然占據著白電的半壁江山,比如空調、洗衣機的線%,冰箱的比例則更高。2024年,小米空調線位左右。
根據艾肯家電網數據,2024年國內空調市場總出貨量大約在1.02億套左右。
目前白電市場龍頭品牌大約占據60%份額、二線%。國聯證券分析師認為,小米接下來要做的是與二線和龍頭品牌爭奪更多份額,但
除了國內市場,未來小米家電在全球市場的戰績也會成為小米生態全球化的重要一環。小米手機近年在海外市場前行的并不順利,更多家電品類的出海,也必然將帶來更多新的挑戰。
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機遇”和“運氣”,但正如那句商場中經常被提及的名言: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目前,隨著端側AI的快速發展、智能硬件發展再次提速,家電等傳統品類的智能化進一步提速,小米要如何憑借自身在AI、智能硬件等領域相對傳統家電廠商的優勢,來提升產品競爭力、縮小份額差距、拓展市場,都值得進一步觀察。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