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越富越不生就是一個經典的邏輯笑話
【本文由“張廣才”推薦,來自《市場經濟,是生育率的最大殺傷罪魁禍首》評論區,標題為小編添加】
你真要說,人類世界長期就是所謂市場經濟,即使是不完全的商品經濟,他依舊還是市場經濟的底子。計劃經濟這東西,真正講起來其實時間并不長,非常吃國家的宏觀行政控制力,條件達不到,自然也就很難落實。
所謂越富越不生就是一個經典的邏輯笑話。是典型的因果錯置。短期看,除開二戰后嬰兒潮,往后的趨勢就是世界各地總體高速對接西方的總體價值觀。這里面就包括西方后來興起的所謂自由平等民主敘事基礎。而自英美七十年代撒切爾里根新自由主義開始,更是把這種“自由、去責任化、個人主義”推向一個極致高峰。
而相對的,蘇聯在此之后其實是一直在政經上走下坡路了。繼而有了越想發達富裕,就越必須加入西方代表的世界經濟環流。而越加入這個體系,價值觀不可改變的往這個方向遷移。結果就是越發達越富,價值觀就偏向自由化個人主義。然后自然就是低生育率。
同時,現代人的生活和教育節奏也在發達地區發生九游娛樂變化。教育階段時間越來越長。這個問題其實并不會絕對導致生育率降低,但他改變了整個生育周期的總長度,相當于把周期給橫向拉長了。而在這種剛換代拉長周期的節點上,就會在短期數據上看起來生育率進一步降低。
而這種確實降低的生育節奏,會二次在概念認知上得到強化和反饋,然后二次在社會上形成從眾效應,或者說削弱變化的“不適感”。“因為別人也不生,我不生的社會壓力也就小了,所以我也更可以不生、晚生”。這就是主觀再次影響客觀。
如果說什么經濟基礎決定不生,多讀書就不生,建議翻翻歷史書,看看有沒有這么一回事。哦,原來各國歷史上不推崇今天這種區責任化的個人自由主義啊,所以歷史上找不到對應正相關證據啊……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