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娛樂NineGame:女演員上桌脫口秀的路盤活了還是走窄了?
時隔三年回到脫口秀節目舞臺上,楊蒙恩發出感慨:“我聽起來就感覺脫口秀這兩年的發展好像就是:女演員一直在上桌,男演員一直在上炕。”
“女演員上桌”的確是今年關于脫口秀最熱的詞匯,不少觀眾都有實感——數量上突破新高,女演員占比達到了近40%;話題上,以小帕講述的“父女關系”、嘻哈講述的“空姐職業困境”為代表的女性議題段子頻頻出圈,引發了廣泛社會共鳴。
從最初思文孤軍奮戰到楊笠、小鹿、鳥鳥等人走上舞臺,以整體生態視之,女性脫口秀演員明顯經歷了一個成長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她們不僅完成了從個體表達到群體發聲的轉變,更形成了獨特的女性視角敘事體系,將女性生存境遇的觀察升華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議題。
如果說,去年兩檔節目的熱度,來自于停播后回歸的新鮮感,那么到了今年則是在檢驗觀眾對節目的忠實度。“女性上桌”一定程度上成為了話題層面的“扛旗者”,但現實的數據揭示出另一層隱憂:相較去年首季,兩檔節目的最高市占率有所下降,跟巔峰時期的《脫口秀大會》相比,無論是從招商規模還是播放量來說,更是尚有一段距離。
這其中不乏綜藝大盤整體趨冷、節目分流等客觀因素影響,但更深層的原因在于之前尚未攻克的歷史遺留難題:一檔小眾文化節目,如何轉化為大眾消費品?
當我們將“女性主義脫口秀能否帶動行業重回巔峰”這個問題放置在放大鏡下觀察時,新的疑慮隨之復現:在當下性別議題尤為敏感的情況下,女性議題集中性出現是否會收窄受眾群體?更值得警惕的是,綜藝中的女性敘事是否會重蹈“大女主劇”的套路化覆轍?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將決定脫口秀行業未來的發展路徑。
大眾對于女性脫口秀演員的認知,最早來自于《今晚80后脫口秀》的思文。作為早期中文脫口秀的啟蒙團隊成員之一,思文經歷了《今晚80后脫口秀》到《脫口秀大會》的轉型歷練,在一眾男演員之中,思文的表達往往聚焦于婚姻環境中女性身份變化后的困惑與無奈,這類觀點為她博得了較高的人氣。
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思文都是在單打獨斗。《今晚80后脫口秀》中走上臺前的女演員只有她一人,《脫口秀大會第一季》的19名脫口秀演員中,加上她也只有3位女演員,在這種懸殊的比例下,思文獨自承載著觀眾對女性脫口秀的全部想象。
當節目走到了第二季,女演員明顯增多,趙曉卉、顏怡顏悅、楊笠、王璐等新人演員開始走到臺前,標志女性群體開始集體發聲。只是,外界若有似無的“雌競”問題,一再拋給了思文,她只能反復強調,“我的競爭對手不是所有人嗎?”
雖然線上節目中女演員稀缺,但是據長期觀察脫口秀十幾年的業內人士Judy(化名)透露,早期線下就不乏女演員,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少,“這兩年節目上的大多數女演員,她們已經講了很長一段時間了。其實女性在這個行業里面一直沒有那么少,確實之前沒有得到太多被看到的機會。”
這種被看見的機會在《脫口秀大會 第三季》決定開源,擁抱更多演員的時候出現了。正因如此,女演員擁有了上桌機會,這也使得這一季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轉折點——線上女性脫口秀演員首次突破兩位數,達到了13位。
在這一季,女演員的段子以一種更為開放、犀利的姿態更新著外界對于女性表達的認知。最明顯的變化在于,女性表達普遍在打破社會期待,重塑自我想象。其中,楊笠、李雪琴等女演員的突出表現,進一步豐富了大眾對于女演員的認知。
隨著行業的火熱,越來越多的女性演員走上舞臺,女性演員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今年更是實現了歷史最高,兩檔節目一共107位演員,其中42位女性演員,從最初的15%的比重上升到了39%。
這種增長背后一方面在于,脫口秀沒有硬性的專業門檻,讓任何性別的演員都能在具備表達欲的前提下,迅速融入其中;另一方面,脫口秀本身的幽默感消解了女性在敘述困境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沉重感,其冒犯特質又以一種更有力量形式完成對結構性困境的解構,比如,房主任講述自己30年婚姻可以讓觀眾又哭又笑。
然而,隨著女性敘事聲量的擴大,混亂聒噪的輿論場將其曲解成性別對立,但是仔細觀察女演員的段子不難發現,女性表達不單是解構父權社會,更多是對自我生活的一種觀察,比如,趙曉卉追星的經歷、鳥鳥作為i人在社交場合的不適等等。這些創作證明,女性主義脫口秀的價值不僅在于性別議題,更在于為不同群體提供表達空間。
退一萬步說,中文脫口秀發展至今,女演員的上桌數量才逼近一半,在數量上尚未達到標準線,只能說女性主義脫口秀才剛剛迎來春天。與此同時,一個疑問隨之而來,到底是女性主義脫口秀帶回了脫口秀的春天?還是脫口秀的再次興起給了女性主義脫口秀未來?
那場眾人皆知的線下演出事故,讓熒屏上很久尋覓不到脫口秀蹤影,而疫情的反復更是打破了脫口秀的基業——線下演出,整個行業很長一段時間處于停滯狀態。
毒眸之前跟演員、主理人等業內人士的交流中,他們普遍提到,線上節目對于整個行業的帶動影響是十分重要的,節目傳播九游娛樂官網不僅可以為大眾普及脫口秀基本認知,帶動線下演出,還能挖掘更多的人才被看到,使得行業發展形成正循環。
行業需要線上節目這個助推器,于是,當《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和《喜劇之王單口季》橫空出世,脫口秀行業的生態齒輪開始運轉起來。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報告顯示,2024年在小劇場和新空間演出中,脫口秀(單口喜劇)演出場次和票房上升幅度最大,分別上升53%和48%。
但是從傳播效果來看,兩檔節目助力行業重回巔峰尚有距離。根據燈塔專業版,《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歷史最高市占率13.35%,《喜劇之王單口季》的歷史最高市占率10.98%,均不及《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的最高播放市占37.56%。而今年兩檔節目目前的最高市占率甚至沒有超越去年首季。另一邊的招商情況也是一個觀察維度,根據擊壤數據顯示,《脫口秀大會第四季》品牌數14個,而兩檔節目的品牌數分別為9個和7個,今年目前兩檔節目的總植入品牌都維持在7個。
當然,客觀現實也是阻礙脫口秀行業難以恢復到從前高度的一層阻礙。如今綜藝市場大盤與影劇境況相似,面臨產量危機和招商困境,根據擊壤數據,2024年綜藝總數量同比減少15%,整體招商數量同比下降16.6%。另一方面,《脫口秀大會》的壟斷性,占據了脫口秀行業全部熱度,如今,兩檔節目將行業熱度分流。
雖然從線上節目效果來看,如今節目不如巔峰期,但是在Judy看來,整個行業生態已經在去年恢復到了健康的狀態。Judy表示,之前線下行業也處于被個別公司壟斷的狀態,導致了市場的繁榮其九游娛樂官網實沒有全方位地鋪開,但是去年,兩檔節目的提振效果下,市場已經繁榮了起來。“全國各地開了很多新的廠牌,演員的增長幅度也是非常大的。”
這一年行業的修復與擴張過程中,Judy觀察到行業出現了兩個明顯變化,均體現在女演員身上。首先,女演員的商演機會增多,全女演出從去年開始大幅增加,“19年底的時候有過零星的全女演出,但是那個就像一個水漂一樣過去了,沒人在乎,可能全北京、全上海湊出來比較好的女演員,搞一個拼盤,但是現在情況明顯不一樣了。今年3月的時候,全國幾十家俱樂部在做‘全女月’,就不是一場演出,而是一整月都是全女演出。”其次,以她看十幾年各類脫口秀的個人感受而言,女演員專場演出的數量和質量比以前也有大幅提升。
從顏怡顏悅發起的全女演出《三好姐妹》到小鹿專場《我的中女時代》,場場售罄爆滿的現實數據都在印證著女性主義脫口秀的崛起,而這股熱潮在脫口秀的回歸之后,變得更為強烈。那么,女性主義脫口秀能夠助力脫口秀再攀巔峰?答案變得復雜了許多。
隨著脫口秀市場回溫,線下演出行業火熱,理論上線下脫口秀演出會繁盛起來,但是據Judy介紹,今年的脫口秀演出票房并沒有想象中樂觀。“票還是賣得動,但都是基于廠牌的促銷活動,票價跌得很厲害。主流專場的價格還是八十到一百二之間,但是很多專場賣到了三四十塊甚至十幾塊錢,這個價格是低于往年的。”
在Judy看來,大眾普遍的消費欲望在降低的情況下,會更偏向剛需娛樂,所以脫口秀只能用低價來吸引客源,這種情況也透露出了行業發展受限的根本性原因:中文脫口秀仍處于非常初級的狀態。
“主流人群還沒有認識到脫口秀這個東西,很大程度上,脫口秀是一個圈地自萌的小眾文化。在這種情況下,讓大家花像演唱會看明星那樣的價格去看是不可能的,你只可能去提供更高的情緒價值賣更低的價格。”
一直以來,脫口秀搬到線上的初衷,就是希望借助媒介影響助力脫口秀脫離小眾文化的標簽——5-10分鐘的段子在短視頻的宣傳下有更好地傳播效果,而議題討論更能撬動更廣泛的潛在用戶。理論上來說,更具有議題討論度的段子更有傳播價值,女性議題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女性議題的先鋒性與細膩感,使得女性主義脫口秀更能與觀眾形成精神互動。在小紅書上,不少觀眾會分享自己與家人一起看房主任脫口秀的經歷,兩代人有了機會重新審視父權體制下原生家庭的沉疴。
這種議題討論自然會更加吸引女性用戶的注意。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4年兩檔節目在播期間用戶畫像主要集中在一線歲以下女性觀眾,其中女性觀眾占比與男性觀眾占比相差21%和23%。
受限于線上傳播和市場導向的雙重影響,Judy明顯觀察到受眾和演員內容的變化:部分女演員的表演確實會改變段子的內容,一部分是基于市場導向,另一部分是一種話題啟發后的自我創作。而受眾層面相較之前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變得年輕化、女性化。
內容和受眾相互吸引,越來越聚焦,這讓議題同質化的情況開始顯露出來。今年輿論場在為女性脫口秀叫好的同時,也存在另一種聲音認為今年幾乎所有的女演員都在講同質話題,重疊度太高。更有質疑議題先行,好笑不足的傳統聲浪再度涌現。
這種逆反情緒,或許可以不假思索地歸咎于混亂嘈雜的輿論場,但也不能忽視其潛在的風險。
誠然,女性主義脫口秀對于整個社會中女性表達是有幫助的,但是對于脫口秀節目傳播效果或許是值得再審視的。只要脫口秀尚未攻克小眾文化蛻變為大眾消費品的轉型難題,它就會持續受到兩難抉擇的困擾。
女性主義脫口秀是否會步“大女主劇”的后塵,形成一種默認的創作套路是需要警惕的。我們需要女性表達,更需要不同的女性做更多樣化、更深入的表達,而并非將所有女性表達統合為一種脫口秀的新氣質。一如思文一開始說的那樣,脫口秀的競爭對手和爭取對象,不應該是所有人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美記:自楊瀚森選秀以來,開拓者周邊銷售額與2024年相比增長了1091%
5C超充/配34.8kWh電池 新款別克GL8陸尊PHEV實測數據曝光
《星砂島》BW2025線下試玩報告:搭建童話/
主站 商城 論壇 自運營 登錄 注冊 《星砂島》BW2025線下試玩報告:搭建童線-...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