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文:方志故事十五——戎馬書生修方志·民國武鳴縣志
武鳴縣,按現在來說,也是個過去的行政建制名字了,現在叫武鳴區,隸屬于南寧市。
武鳴縣這個建制名,實際上使用也就一百年,在民國元年(1912年),當時的廣西都督陸榮廷,以“以武而鳴于天下”的喻意,把他的家鄉武緣縣改名為武鳴縣。
一百年后,在2015年,在南寧市的城市發展政策下,武鳴實行“撤縣改區”,把武鳴縣改為武鳴區,這也是武鳴地方的發展故事了。而在武鳴“撤縣建區”整整一百年前的1915年,武鳴也完成了一件地方文化大事,即《武鳴縣志》的出版發行。
這版民國四年的《武鳴縣志》背后有些什么可以講的呢?這就是武鳴的一個人文故事了。
這版《武鳴縣志》成書于民國四年(1915年),由蒙山人溫德溥主持編纂,因為修書的時間剛好是武鳴縣剛剛由“武緣縣”改名而來的頭幾年,加上時任縣長溫德溥,和當時廣西影響力最大的官,武鳴本地人,陸榮廷有著很深的關系。
所以,在一些坊間九游娛樂NineGame傳聞里,有好事者編故事說,這版縣志是溫德溥為報陸榮廷的知遇之恩,給陸榮廷的“獻禮”,這也是這版縣志的趣聞之一了。
在武鳴縣的歷史上,現在找到的文獻記錄中,從明清到民國幾百年間,曾編修過好幾版地方志,不過由于種種原因,現在存留的主要是清代四版(1911年的《武緣縣圖經》也算上),即:清乾隆五年(1740年)版,道光二十三年版(1843年),宣統三年版(1911年),民國三年版(1914年)等等。
在廣西地方的歷史上,一個地方記載有多次編修地方志的地方,還是不多見的,從文獻角度來說,武鳴也算是人文記錄比較深厚的地方了。
民國三年(1914年),蒙山人溫德溥來到武鳴當縣長。他到縣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地方志,但由于當時的環境,他并沒有在縣內找到武鳴之前的幾版地方志,不過他得到一個信息,就是縣里一個叫韋豐華 (韋劍城)的人修有一本《續修武緣縣志》,但還沒有正式刊發,人就去世了。
他拿到了這個稿本,加上當時地方剛剛改名,于是,產生了完整新修一版《武鳴縣志》的想法。
他算是經歷了清末民初變革的一代讀書人,他在光緒末年即為永安州(蒙山縣)歲貢生,在科舉取消的教育環境下,重新尋找出路,進入了廣西法政學堂學習。據記載,在大清朝最后的幾年里,他也出任過廣西幾個縣的縣長。
雖為書生出身,但作為縣長,有法政教育背景,又處于時代變革之下,各個地方都很亂,土匪,游勇之類到處是,縣長主要精力還是在緝捕盜賊,平穩地方治安方面。這種地方治安問題,治理起來也“簡單粗暴”,對于禍亂地方的人,抓到就斃,捕到就判的,地方局面很快就可以穩定下來,很容易出政績,施政效果明顯,他治理過的地方甚至成為了“治安模范縣”,在全省縣長表彰大會上還得到了重點表彰。
后來,民國初立的時候,1912年他當上了新寧縣知事(縣長)。1913年得到了時任邕南觀察使,同是蒙山人的范云梯賞識,就舉薦他為邕寧縣知事。
同樣的,在邕寧縣縣長任上,他一如既往的秉公執法,不畏強權,嚴辦了當時京官韋紹皋(廣西最后一科舉人之一,民國廣西第一任省長)的侄子,正是他為人正派,為政清廉的作派,就得罪了韋紹皋這樣的權貴,最后被迫辭職。
但也就是這樣的為官之道,卻很得陸榮廷的喜歡,于是,陸榮廷聘他出任武鳴縣長,就這樣,1914年,他來到了武鳴。
至于當時溫德溥興起修地方志的真正想法如何,短短的任職一年的時間,還那么多雜務緾身的情況下,組織完成了一版地方志的編修工作,現在沒辦法考證了。
現在看他寫的方志序言中,看起來也都是常見的地方志官面話,但不管怎么樣,他依然完成了武鳴縣的一次歷史記錄,為后人了解武鳴當地的一段歷史留下了寶貴的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編碼物候》展覽開幕 北京時代美術館以科學藝術解讀數字與生物交織的宇宙節律
歐冠附加賽:拜仁2-1凱爾特人!下場打平=進16強 凱恩破門+7場8球
《編碼物候》展覽開幕 北京時代美術館以科學藝術解讀數字與生物交織的宇宙節律
全何推出 SCC 系列 CUDIMM 內存 2+2 套條:至高 8800MT/s
希捷推出Ultra-Compact SSD:1000MB/s傳輸速度 支持IP54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