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閱讀去學習知識?
“為什么這個知識點,在這本書里是這么說的,在那本書里又是這樣表述的,我應該相信哪一個?”
我不敢說自己有多么擅長閱讀,但我還是希望,我關于“閱讀”的一些淺見,能夠給你帶去一點點的幫助。
這也導致了今天的文章會有些長,內容會有點多,有些觀點并不完善。但我還是相信,堅持看完,你會有一些小收獲的。
恬不知恥地說,作為一個作者,我也寫過不少書。雖然寫得不怎么樣,但在這個過程里,我深刻地認識到了一件事。
微博的字數限制,是140個字。140個字,可能只足夠你說清楚那么1-2件事。
這就有點像是在寫脫口秀的段子。你要思考的,是在這個地方加入某個句子,是在那個地方刪掉某個詞,是如何用最簡短的語言把想要表達的內容串起來。
再比如說,你想要寫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的字數,少則幾百,多則上萬。就以我們公眾號的文章為例,大部分的文章,字數大概在2500-3500的樣子。
這就有點像是在寫相聲的稿子。你要思考的,是在這個地方加上一個伏筆,是在那個地方放上一個迷思,是如何在最后把包袱洋洋灑灑地抖出來。
你面對的,是篇、章、節、段。你要思考的,是一個特別大的統籌問題。海量的知識要如何排布,每一章的文字量要如何分配,先說哪一節后說哪一節。
不管是寫微博、寫文章,還是寫書,都免不了語句上的篩選、調整、刪改。文字容量越是大,損耗就越是嚴重。
你每向前看幾章,又會有一絲懷疑,我現在正在寫的內容,是不是和前面矛盾了?
接線的一段,連著你的大腦。接線的另一端,連著我的大腦。只需要一個啟動按鈕,就可以把你大腦中的知識,復制粘貼到我的大腦里。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知識是沒有損耗的。你有多少知識,我就能得到多少知識。你對知識點的理解有多深刻,我對知識點的理解就有多透徹。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如果一位作者的寫作能力足夠強大,那么他的知識就可以以幾乎0損耗的代價,寫進書籍。
如果,你常年有買菜的習慣。那么,你會知道,雞肉不如豬肉貴,豬肉不如牛肉貴,牛肉不如羊肉貴。
你可以不吃羊肉,但是想吃,就要接受它貴。因為它的料肉比最高,成本最高,所以最貴。
真的是專程,沒有其他任何目的,就是為了羅振宇老師的一句話:“有件大事和你商量,你來趟北京吧。”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出于信任吧,雖然非常忙,但居然沒問任何具體的事情,就真的飛到了北京。
寫一篇文章,必須先輸入10篇文章。講述一個觀點,必須先聽取10個觀點。我必須大量地輸入,才能夠做到少量的高質量輸出。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才是有見地、有價值、有料肉比的。
就這樣,我吭哧吭哧寫了整整一年,一直寫到不改了,打死我也不改了,這門叫做《5分鐘商學院》的課程,才終于在得到上線。
在得到上,其他老師的寫作時間,有的是半年,有的是三個月,甚至還有一周就能寫完的。
更氣人的是,不但寫得快,還比我寫得好。他們的料肉比,可能是20倍,50倍,甚至一百倍。
理解了損耗度和料肉比,你會明白,作者,并不是神圣的。書籍,也是有羊肉、牛肉、豬肉、雞肉的區別的。
這類書里的知識,你靠聽,是學不會的。你靠別人給你講上個一天一夜,也是不行的。甚至,你一個字一個字地看,都不見得能看明白。
你會發現,很少有人,能夠用看一遍的方式,牢牢掌握教材里的知識。絕大部分人,需要課上一遍又一遍地看,需要老師一堂又一堂地教,需要課后一道又一道地練。
讀這類書的過程,就好比是鑿壁偷光。你要每天花上兩個小時去啃,甚至要照著考試的標準去學,才能一點一點地吸收。
比如說,技能類書籍。突然忘記這個單詞怎么拼了,一下子想不起來那種語法怎么用了,拿起書翻一翻。
比如說,工具類書籍。今天Excel里要插入這種沒用過的函數,明天PPT里要加入那種沒見過的渲染效果,拿起書找一找。
再比如說,啟發類書籍。10歲、20歲的時候讀,你只知道孫悟空打了三次白骨精。可30歲、50歲再去看,你甚至還能看出人情世故。
這類書,區別于第一類結構完整、有扎實和底層的知識體系的書,我把它們歸到“常讀常新”里。
這一類的書,有點像故事書。本質上,是圍繞著一個或是幾個觀點,加入了大量的案例作為輔助,是從一篇文章擴編成了一本書。
比如說,找找聽書聽一聽,去豆瓣上找書評、解讀看一看,甚至去公眾號翻一翻被大家篩選出來的金句,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元宇宙這個概念,從出現到今天,還沒過去多少時間,就已經開始有人寫作關于元宇宙的書了。
這就相當于在1994年,有人要寫一本書來解釋2014年的互聯網世界是什么樣子的,還揚言要把2014年互聯網世界的邏輯、結構、公司之間的相關關系解釋地清清楚楚,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新世界的規則還沒有被共同建立出來,還需要不斷地嘗試。一旦時代變遷、環境改變,書中的內容就會迅速失去價值。
不過,我們確實看到過像凱文·凱利這樣的天才,在1994年寫了本書,《失控》。這本書幾乎預測對了20年后的世界,但這樣的狀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這四類書,你把哪一類當做羊肉在吃,又把哪一類當做雞肉在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知識體系能達到怎樣的高度。
要么,是把第二、三、四類書,當成了知識體系的核心。所以,才會出現看了這本書之后覺得,恩,你說得真棒。看了那本書之后又覺得,咦?他說得也有道理。
要么,是沒有吸收好第一類書,沒能把基本功打扎實。所以,上層的東西一旦發生改變,立刻又理解不了了。
作為一個商業顧問,今天,我也為你列一個“第一類書單”,共計10個領域,35本書,一并附于文末。
我每年在得到上聽課的時間,不少于1000小時。當然,這還不包括我寫課(輸出)的時間。
我聽課的速度,是2倍速。也就是每年僅僅從得到,我就要獲取2000小時的輸入。平均每天6小時。
快速大量地聽完之后,你會發現,雖然有些東西對你的價值不大,但因為量大,總能在你腦海里遺留下很多有營養的東西,跟你原有的知識結構不斷產生勾連。
得到上,(基本上)所有的課,我都買了,都聽了。然后,當天的課聽完,后面排了8本《每天聽本書》。我聽的速度比得到更新的速度快。有時候聽不到這里,有時候8本書能全聽完。
走路去上班的時間可以聽,去機場地路上可以聽,早上洗漱吃飯地時候也可以聽。
那我會把市場上7、8本講戰略的最好的書全都找出來,放在兩個顯示器屏幕上,同時閱讀。
這個時候你就不是順著作者的思路閱讀,而是自己建構一個關于戰略的架構來閱讀。
因為這個時候,你的認知之樹上雖然掛了很多知識點,但你對有些知識點的了解還比較淺。
在某一個專業領域,我搭好認知之樹,有了基本認知之后,我就會去找真正的,這個專業領域的專家請教。
而且別人跟你講的時候,可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如果沒有基本框架,就算是讓專家給你講一整天,你都不知道他在說什么。
通過這種方式,你在某個專業領域,可能還做不到頂尖高手,但是做到對這個專業比較了解,甚至熟悉還是可以的。
最后,我還是一個商業顧問,經常去各行各業的企業調研,他們大量的實戰經驗可以和我學習的理論相結合。
另外,三人行必有我師,相信在你的朋友圈中,一定有在某些方面比你強得多的人,跟他學習、請教,也比自己通過書本硬學強。
過一段時間,隨著積累的案例越來越多,這些想法越來越完善,就會集結成一個完整的邏輯。
我就會把這些邏輯錄下來,請我的小伙伴們,或者我自己寫成一篇結構清晰的文章,發在公眾號。
等公眾號的文章積累到一定程度,一些主題的文章集結起來,就可以出版成一本書。
講不出來,在大多數情況之下,不是因為你表達能力不夠,而是因為你根本就沒想清楚。
我常常死皮賴臉地去向他們求教,聊的過程中,他們有時說出一句,可能他自己都認為平淡無奇的話。
我還有一些朋友,有時會突然欣喜若狂地告訴我,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發明了一套理論。
他發明的這套理論,其實在《組織行為學》中早有表述了,用嚴密得多的語言體系,精妙得多的邏輯框架,還有很多別人實踐的經驗和教訓。這些經驗教訓,甚至不少是發生在他出生之前。
只琢磨,不學習,就會成為知識界的“民科”,不斷重新發明輪子,形狀不同,大小不一,勉強能跑,但終究承載不了集裝箱卡車,成不了大事。
所以,所謂的頓悟,是學遍古今之后的豁然開朗,是苦練十載之后的無招勝有招,是騎車摔了無數次之后,最后突然控制住平衡的那一刻。
但是他把宏觀經九游娛樂官網濟學、微觀經濟學,把很多經濟學書里大家所共識的基本邏輯不斷更新。
所以我建議大家,真的要學習經濟學,一定要把這本教材級別的保羅·薩繆爾森《經濟學(第19版)》,通讀一遍。
比如,什么是供給曲線、需求曲線,什么是定價的原理。宏觀經濟學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經濟周期,危機的形成,等等等等。
這本書,要一頁一頁地讀,關鍵是要把里面的知識點搞明白,甚至要去參加考試。
前面說,我寫《5分鐘商學院》,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而薛老師的課程,四個月就寫完了。不但寫得快,還寫得清晰、易懂。
最終目的是,薛老師書里的知識你全都涉獵了,然后經濟學里的基礎知識你也線本書,《牛奶可樂經濟學(1-4)》,羅伯特·弗蘭克。
這本書,站在了一個更大的地理觀、歷史觀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的進化,來看待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關系。
李育輝老師,是人民大學的教授。人民大學在研究組織行為學這個領域內,我不敢說是最好吧,至少也可以說是之一。
你發現了嗎?這本書的作者,和《組織行為學(第18版)》的作者,是同一個人。
除了《競爭戰略》,還有一本中國作者陳威如寫的《平臺戰略》,我也列進來了。
對經濟學有概念了,內部的組織管理好了,戰略也清晰了,人員管理也到位了,接下來,就要開始和外部做交易了。
這本書很老,首次出版在1895年,還是弗洛伊德寫的序。但我越讀越喜歡,卻也越讀越難受。
你讀美國商業史,歐洲商業史,可能都沒什么感覺,因為它們不是中國商業史,它們看起來好像離我們很遠。
《編碼物候》展覽開幕 北京時代美術館以科學藝術解讀數字與生物交織的宇宙節律
利物浦1-0赫羅納 6戰全勝領跑提前鎖定歐冠16強 薩拉赫50球里程碑
HMB 方案,PNY 推出 PCIe 5.0×4 固態硬盤 CS2150
顯卡降價 英偉達同意嗎!5090要來了但RTX 4090大幅漲價 逼近2萬元
落后華為兩年半!蘋果Apple Watch Ultra 3將支持衛星消息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