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懲戒學生禁止連坐或變相體罰
經過前期調研和公開征求意見,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昨天頒布,2021年3月1日起實施。《規則》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系統規定,規定了教師學校根據違規違紀情況可以對學生實施的教育懲戒方式,同時明確了教師實施懲戒過程中被禁止的七類行為,包括“連坐”式懲罰、變相體罰、因學業成績而懲戒學生、指派學生對其他學生實施懲戒等。
《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定義:是“學校、教師基于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強調了教育懲戒的九游官網app育人屬性,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管理權、評價權的具體方式。《規則》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范、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
根據程度輕重,《規則》將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三類。一般教育懲戒適用于違規違紀情節輕微的學生,包括點名批評、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增加額外教學或者班級公益服務任務、一節課堂教學時間內的教室內站立、課后教導等;較重教育懲戒適用于違規違紀情節較重或者經當場教育懲戒拒不改正的學生,包括德育工作負責人訓導、承擔校內公共服務、接受專門的校規校紀和行為規則教育、被暫停或者限制參加游覽以及其他集體活動等;嚴重教育懲戒適用于違規違紀情節嚴重或者影響惡劣,且必須是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包括停課停學、法治副校長或者法治輔導員訓誡、專門人員輔導矯治等。
此外,《規則》還強調實施教育懲戒過程中應當遵循的程序,以減少恣意和任性。包括:實施較重教育懲戒,教師應當報告學校,由學校決定實施并及時告知家長;實施嚴重教育懲戒,只能由學校實施,且必須事先告知家長;在實施嚴重教育懲戒和給予紀律處分時,應把聽取學生陳述和申辯作為必經的前置程序,學生或者家長申請聽證的,學校應當組織聽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規則》強調,教育懲戒與體罰和變相體罰是不同性質的行為。《規則》細化了禁止實施的七類不當教育行為:
二是超限度懲罰,超過正常限度的罰站、反復抄寫,強制做不適的動作或者姿勢,以及刻意孤立等間接傷害身體、心理的變相體罰;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