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掏槍、寶黛對打媒體評AI魔改短:別當笑話看
《甄嬛傳》里,本應是甄嬛跪下認錯的情節,結果熹貴妃突然掏出一把突擊步槍,沖著皇帝就是一頓掃射;《紅樓夢》里,上一秒還在抹淚的林黛玉,下一秒就化身拳擊手和賈寶玉對打;《西游記》里,女兒國國王悄悄問圣僧“女兒美不美”,唐僧竟然給出肯定回答……據報道,近期AI “魔改”短視頻風靡各平臺,有網友覺得幽默有趣,也有很多網友認為過于荒謬。
經典老劇向來不乏二次創作,此前創作者多是通過配音、剪輯等方式制造反差。現在有了AI加持,創作者直接玩起了穿越,古代現代隨意拼接,劇情走向隨意安排。滑稽感十足、戲劇性拉滿的“魔改”,某種程度上算是用無厘頭的方式博觀眾一笑。但這種方式能不能隨意為之,還要打一個問號。據報道,有的魔改視頻,把桃園三結義經典橋段中,“喜歡結交天下英雄豪杰”改成了“最愛結交地痞流氓”;有的讓潘金蓮與武松定情,新配的臺詞對得上人物口型,視頻畫面可以以假亂真。或是加入低俗想象,或是篡改劇意,如此改編恐怕不只好玩那么簡單。
老劇能成為經典,離不開精彩的原著和演員精彩的表演;攝像、音樂等制作團隊傾注大量心血,才使得劇作質量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經典老劇既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反觀魔改視頻,或是劇情面目全非,或是演員面目猙獰,既不尊重劇組的勞動成果,也是對經典老劇的褻瀆。即便魔改迎合了部分網友的趣味,是否想過此舉讓另一部分忠實觀眾心痛不已?
短視頻傳播影響力日益增大,熱門視頻內容也在影響網友的認知。魔改視頻以假亂真不免讓人擔憂,當假視頻傳播越來越廣,會不會“假作真時真亦假”?已有網友稱,因為魔改視頻,想不起來這些經典場景本來應該是什么內容,滿腦子都是荒誕的情節。成人都會被AI改編出來的荒誕情節“洗腦”,沒有看過原劇的未成年人又怎么分辨真假?
同樣需要警惕的,是魔改背后的法律風險。比如,使用劇中某些人物形象、使用演員的肖像,可能涉及侵犯明星的肖像權;如果片方或者創作者認為,魔改構成對作品的“褻瀆”,也有理由起訴改編者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和修改權。國家網信辦公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征求意見稿)》要求,服務提供者應“在視頻起始畫面和視頻播放周邊的適當位置添加顯著的提示標識,可在視頻末尾和中間適當位置添加顯著的提示標識”,玩AI穿越的創作者,少有主動標識的。
不管是用AI玩穿越還是玩玄幻,都是基于娛樂的再創作,這一做法本身倒也無可厚非。畢竟,創作者有權用新技術實現天馬行空的想象,網友也有娛樂九游娛樂的需求。但創作并非胡編亂造,改編也不是糟蹋原作,更不能侵權違法。隨著AI技術使用門檻降低,創作者和監管方都應該想一想,玩AI的邊界在哪里,尺度如何把握。
甄嬛掏槍、寶黛對打,別只當個笑話看。AI技術無止境,AI創作有底線。AI改編這條路,走遠了容易脫韁;及時“勒馬”,方有機會創出一片新天地。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