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需做好資金“大水漫灌”的準備房地產或將出現3個趨勢
從今年一開年,一直十分火爆的房地產市場突遭到“寒流”,很多城市的現房根本賣不動,二手房市場更是遭遇了價格腰斬的情況。
好在我們從今年年中開始就接連頒布了數條政策支持,市場的修復效果已經在一二線開始逐步顯現。
11月8日,我們財政部更是在新聞發布會上放出重磅消息,將在接下來的5年內安排十萬億用于地方化債。
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的決議》。
這便是我們最近討論最多的十萬億化債“組合拳”方案,即增加地方債務限額6萬億元,用于置換存量的隱性債務。
同時自今年開始連續五年從新增的地方專項債券中安排8千億元,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4萬億元的隱性債務。
對于各地閑置的存量土地、處理存量商品房、城中村改造等等情況,都可以用專項債券進行回收,被回收的存量商品房將轉化為各地的保障性住房。
這對于2020年8月受到“三道紅線”影響進入緊縮通道樓市來說,無疑是天降之喜。
在降低房貸利率、首付比例的同時,又有專項債幫助房企去庫存的行動,資金將再次瘋狂涌入房地產。
如何防止“大水漫灌”引發新一輪擾亂房地產市場的炒房熱行為,我們的相關部門已經給各地打好了“預防針”。
從2005年開始,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經歷了17年的高速發展,在2022年的時候逐漸進入了需求逐步減弱的周期之中。
高盛甚至在去年的6月12日發布報告,稱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將在未來數年內出現L型復蘇,這將大大拖慢我們經濟的發展速度。
一是城鎮化帶來的需求;二是年輕人結婚生子的需求;三則是改善性需求,而所有的需求背后隱含著一個問題——人口數量。
我們近些年來房價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重點在于全球在2020年處于大放水的狀態下,不單單是我們的房價在飆升,各個國家的房價也在上漲。
很多媒體當時開始跟風炒作,把我們的房價下跌與日本“消失的十年”相提并論。
但光是人口增速以及城鎮化進程的不同,就已經從根本上將這兩個事件區分開來。
根據聯合國針對我們人口數量的預測數據來看,我們的人口預計在2029-2030年達到峰值。
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將再次帶動我們的城鎮化發展,要知道我們在2018年的時候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59.58%,到2030年我們的目標是70%的城鎮化率。
而在這期間,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依然旺盛,可以說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走向最大的影響因素,便是人口形勢。
人口形勢向好,那么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可以看做是市場的一次調節,擊碎房價泡沫,逐步于社會經濟環境相同步的狀態。
從今年第一季度的房地產相關數據可以看到,今年3月全國50個重點城市的新建住房成交面積環比增長115%,已經出現了較大的環比拉升的情況。
其中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率先復蘇,二三四線城市的新建住房的交易數據雖為增長狀態。
歷史上一直處于偏高價位的二手房市場則遇到了真正的重創,根據數據顯示,一些一線城市的二手房曾出現過高達58%的價格泡沫。
可以說當下新建商品住宅的增速已經開始恢復拉升狀態,二手房的價格泡沫基本已經被消除掉了。
但是經歷過房價大起大落的消費者們已經變得愈發理性,現在大家都還在觀望,大家都怕自己買貴了,所以市場的活躍度依然較低。
但是因為疫情后經濟低迷,中低收入家庭的負擔越來越重,雖然有購房或者改善居住條件的想法,但自身的經濟條件卻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房子太貴了!”、“生活成本太高了!”等等抱怨,說出了當下很多家庭和年輕人的心聲。
今九游娛樂官網年11月17日,住建部旗下的《中國房地產報》刊登了篇《重新認識和肯定房地產業的支柱地位》的文章。
如今存量房有過剩的風險,但無房可住的群體卻一直在增加,所以各地的保障房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這樣通過化債的方式開啟保障房租住或者貸購的新模式,不但保障了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還能解決房地產企業的現金流困境。
再配合上我們在今年10月17日頒布的取消限購、限售、限價的調整措施,以及降低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開啟浮動利率機制等等的一攬子政策,核心城市的房市已經回穩。
房子的屬性終于回歸到了原本的居住性上,想要將房子當做理財產品發大財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
為了解決消費者信心不足的難題,接連出臺的政策支持無疑就是一劑強心針,幫助房地產經濟走出困境。
租購并舉的政策的出臺,就是專門應對那些炒房群體的“炒而不住”的現象,這對于房地產市場來說有著深遠的影響。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租購并舉,這主要是指讓租房和購房兩種方式并行發展,為各個收入群體提供多樣性的住房選擇。
在當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流向城鎮的人口越來越多,房價的變動肯定會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成正比。
所以此前的僅靠購房來解決居住問題變得不再適用,尤其對于很多剛剛步入社會的學生,或者那些低收入人群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
所以我們二十屆三中全會中明確提出了新的建議,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為低收入等群體提供一條能負擔得起的住房選擇。
前者是針對收入困難家庭解決住房問題,后者則是針對購房能力有限,但又不符合申請公租房條件的青年人,為他們解決住房問題。
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則是解決中低端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是由各地政府提供優惠政策,單價遠低于市場商品房的價格。
而這種房產與商品房的區別則在于無法在市場上流通,購買者僅有居住權和使用權,不得出租或者出售。
這個制度的優勢在于,不論是租房還是買房居住,都會在社會公共服務方面將實現均等化。
同時各地將陸續放寬對租賃住房公積金提取制度,鼓勵人們提取公積金來支付房租,以此來減輕年輕人的居住成本問題。
由此可以預見,隨著租購同權的推進,各地在未來完善保障房項目后,不論收入如何都能解決居住的難題。
此前通過炒房子就能“躺著賺錢”的場景已經一去不復返,甚至以租養貸的模式都很難維持。
從消費理性使房地產市場變冷,到重新扭轉房產屬性,再到租購并舉政策的推行完善,這三大改變清晰的昭示著從明年開始,房地產將進入一條深度轉型之路。
過往“投資主導”的態勢已逐步轉向“居住為本”,傳統觀念中“有房才算家”的固有認知,也正朝著“租購并舉”的全新模式轉變。
相信隨著我們住房政策的逐步推進,大家常常抱怨的生活成本高的問題將會改善。
不論是買房還是租房都能享受教育、醫療等等政策的福利,這樣我們廣大群眾的日子才會更有奔頭。
而房地產作為我們消費市場中的重要一環,將是解決拉動內需關鍵,只有真正打通了內循環,我們的經濟才會真正迎來新的一輪騰飛!
參考資料 《明年起,需做好資金“大水漫灌”的準備房地產或將出現3個趨勢》來源:第一財經2024-11-11 09:00 《高盛:預計中國房地產市場在未來幾年呈現“L型”復蘇》來源:鈦媒體2023.06.12 10:23 《一季度新房成交筑底二手房價跌 買房時機到了嗎?》2024-04-12 12:50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安排10萬億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2024-11-09 22:36:04 來源:觀察者網 《中國房地產報:重新認識和肯定房地產業的支柱地位》北京日報客戶端2024-11-17 12:26 《加快建立租購并舉住房制度》2024-08-20 08:53:29來源:經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2024年上海市中小學特級校長名單”公布!徐匯區10位上榜,有你認識的嗎?
灣區黃金樞紐之上,有靈魂與底蘊的「世界莊園」廣佛新世界,打版第四代高質量住宅!
前實習生遭字節跳動起訴,線萬塊GPU數據中心 馬斯克為打敗OpenAI竭盡全力
一加Ace5系列有望配備全新電競WiFi芯片 提升聯網速度與信號穩定性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