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莫把小學生“野外求生”遇險當笑話看
據媒體報道,前不久,四川省通江縣松溪鄉的兩名小學生在觀看一檔“野外求生”電視節目后,也開始了自己的野外探險。很快,兩人相繼落水,所幸的是最終都安全被找回。
這兩名小學生都在10歲左右,基本上沒有戶外生存的能力,所謂“野外求生”,完全是出于對電視情節的模仿。出門時,每人只帶了兩瓶營養快線,以及一本有地圖的地理書,看上去有些讓人啼笑皆非,但它并不適合當笑話看——實際上,此次“探險”稍有不慎就可能是另一種悲劇的結局。
別說小學生蒙九游娛樂官網昧無知,“操作”搞笑,在超出能力冒險這方面,成人的表現未必好到哪里去。隨手搜搜新聞,驢友違規穿越禁區探險被困,最終動用公共資源救援的案例,可謂數不勝數。小學生好歹是因為對野外生存缺少風險意識,存在認知局限,那些不顧阻攔探險被困的驢友,反而顯示出無視風險和漠視規則的任性。
話說回來,這場被好奇心驅動的探險,仍然是一個警示。而事實上類似的新聞案例也不少見。比如,去年5月,大連7名五年級的小學生,在結伴爬山“探險”過程中,因為迷路而下不了山了,最終經過漫長的搜救才得以脫困。所謂“好奇害死貓”,對于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心的孩子而言,一旦陷入危險,自救的難度相當大。所以不管是社會還是家庭,都應該強化風險教育,避免好奇心導向危險之旅。
這些案例所提示的危險在于,兒童接觸外界信息的門檻越來越低,從動畫九游娛樂官網片到新聞資訊,他們可能無法像成人那樣,用成熟的大腦對信息進行風險歸類處理。除了信息的生產傳播者避免誘發模仿外,更多的責任、更具技術性的防范措施,最終還是得落腳到監護人。比如,哪些節目適合兒童,哪些需要陪同觀看,作為監護人的家長需要區別對待。如果家長自己都沉迷手機,或者對孩子玩手機、看電視不做任何限制,那當然很難徹底杜絕他們模仿電視中危險行為的可能。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